欢迎访问南通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文化建设 > 职工文化活动

品思 | 人知敬畏,站得更稳,走得更远

发布时间: 2022-02-15  访问次数: 字体:[ ]

南怀瑾说:“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,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,一种是最笨的人。”

人活着,都需要一点敬畏,做人无所畏,就会有所祸。

当你心存敬畏,才能站得更稳,走得更远。

敬畏天地,问心无愧

古人说:“君子之心常存敬畏,虽不见闻,亦不敢忽。”

懂敬畏,才能知进退;敬天地,才能无愧于心。

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则故事:

汉朝时,杨震赴任途中,有好友王密来会。王密为感谢杨震当年的提拔之恩,特地准备了白银十斤。谁知杨震见状,严词拒绝。王密笑道:“深更半夜,你收下又不会有人知道。”杨震正色说道:“怎么没有人知,天知,地知,你知,我知啊!”

正是因为心中有敬畏,所以不敢肆意妄为。

天道有善恶,即使现在没有受到反噬,但做下的恶行,终究瞒不住,谁也无法幸免于难。

人生在世,心存敬畏,做好自己,常怀善念。

要知道,只要你做得足够好,所愿之事自然会有好的结果。

敬畏生命,无常迅速

有人说:“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仰之心时,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。”

生命在于敬畏,因为懂得敬畏,才能懂得珍惜与尊重。

《苏东坡传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

苏轼为官时,与一个叫章惇的人结识。两人在一次出游时,路过一处险境,鬼斧神工。章惇激动地邀请苏轼一同从悬崖峭壁上攀爬到对面岩石上题字,苏轼果断拒绝。章惇却大胆攀岩,冒着生命危险写下:苏轼章惇游此,几个字。苏轼感慨道:“你老兄,早晚要变得杀人不眨眼啊!”果不其然,章惇不久后官拜相位,大力排除异己,苏轼等三十多人屡遭迫害,不少人客死他乡。

为什么苏轼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?

因为一个连自己生命都毫不顾忌的人,又怎么会敬畏他人的生命呢?

人一旦对生命失去了敬畏,就会变得肆无忌惮,面对世上千万种诱惑,一定会失去底线。

世界万物,众生平等。

真正善良的人,一花一草、一虫一蚁都敬畏以待。

林清玄说:“所谓美好的心灵,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,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。”

用一颗仁慈的心,善待万物生灵,是敬畏,是仁义,更是做人的根本!

敬畏苦难,因苦生福

这世界一直遵守着一个不变的法则,那就是:苦难守恒。

要想得到,一定要先付出;想要决定自己未来的模样,就要先从现在开始努力。

玄奘法师为取佛法,历经生死劫难,尝遍心酸苦楚。但种种痛苦之下,他从未停止对佛法的精进,前后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,呕心沥血,翻译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经。玄奘法师放弃了富贵荣华,直面生活的不如意。一切的苦与痛,都成为他修行路上的养分,滋养出强大的内心,最终完成了历史巨著《大唐西域记》。

人生就是这样,没有人能一跃龙门,在那一跃背后,是无数个日夜的空难,一步一步成就了一刻的光鲜亮丽。

俗话说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

经历了无人问津的十年苦楚,才能收获天下尽知的一举成名。

人世间所有的苦,都是一次修行进化的自渡。学会从苦难中汲取力量,敬畏每一份苦难!

与痛苦同行,化茧成蝶;与磨难共处,因苦成事!

曾国藩说:“常存敬畏之心,则是载福之道也。”

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,胸中就有了方向,就能自觉约束自己,做自己该做的事,才能让自己取得想要的成果。

敬畏天地万物,敬畏苦难无常。

修好自身,学会敬畏,人生必有福!